我们来更新一家去年这个时间看过的上市公司,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股票简称:生物股份,曾简称:金宇集团)成立于1993年通盈配资,1999年1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。生物股份是中国核心动保企业,产品涵盖了猪、牛、羊、禽、宠物等五大类共110多种疫苗和40多种诊断试剂,覆盖全国市场并出口周边国家。
我们就从生物股份的产品和市场结构说起吧,其主要业务是“生物制药”,占比在95%左右,主要就是猪用、反刍动物用、禽用和宠物用疫苗和诊断试剂,但其一般不公布具体的销售情况。国外市场的年收入只有数百万元,占比从未超过1个百分点,产品基本都在国内市场销售。
2025年上半年,生物股份的营收同比增长了1.3%,延续着“俯卧撑”模式。从2022年以来,以前双年涨跌的模式,过渡至单双年轮替涨跌,这已经是新模式的第二轮了。不管是哪种模式,都是跌得多,涨得少,轮替一次后的营收峰值就下降一截,经营形势看起来不太乐观。
2025年的净利润并没有随营收一并反弹,反而是同比下跌过半。净利润的表现也是“俯卧撑”模式,但这是下跌两年才反弹一年,当然也是每一次反弹后的峰值矮上一截的趋势。
毛利率也是在波动中下滑,2025年上半年仍然是超过五成的高水平,但却是最近七年半中最低的,比下跌前已经低了超20个百分点。销售净利率也在波动中下滑,从2024年以来,下滑有加速的迹象。
在最近七年半中,有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算是优秀的水平,最近一次是2021年;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,都只能算是勉强及格的水平。由于销售净利率比净资产收益率要高很多,生物股份是有条件,也应该调整杠杆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了,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。
导致其净利润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主营业务盈利空间的波动,在2021年时,主营业务盈利空间还高达25.2个百分点的水平,2022年和2023年降至20个百分点出头,也还算比较高的。2024年降至10.7个百分点,2025年上半年降至只有7.5个百分点。
只用了几年时间通盈配资,主营业务就从暴利变成了微利,导致其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前面看到的毛利率持续下滑,由于营收也在波动走低,期间费用占营收比也在波动中逐步增长起来,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43.9个百分点,比2022年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。
在期间费用中,销售费用是绝对的大头,由于其与营收存在一定的关联,并不像其他费用那么稳定,其波动趋势也是起伏的。2025年上半年,生物股份似乎有意通过降低该费用来提升盈利能力,但也只是降低了金额,占营收比仍然是仅次于2024年的水平。
财务费用每年的净贡献不小,最近一年半占营收比达到了4个百分点,如果把这项也去掉,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盈利空间就更低了。也就是说,虽然存款的利息收入和主营业务比显得效率太低,会大大拉低净资产收益率,但这种收益稳定,而且更多的资金在账上躺着,对经营者来说,心里也更踏实。
在其他收益方面,前几年都是净损失的状态,部分年份的金额还不小,主要是“资产减值损失”比较高;从2023年以来,“信用减值损失”也高了起来。主要的收益项是政府补助类收益,近两年也有增长的趋势,正好可以抵消掉损失项增长的影响。
2025年上半年的净收益状态,并不见得就能代表全年的情况,毕竟年底还要做更加严格的减值测试。也就是说,如果全年这方面再损失一些,下半年的经营仍没有起色,生物股份的业绩还有下行的压力。当然,这只是一种可能性,我们可不敢保证这一定就会成为现实。
分季度来看,在最近十个季度中,当中的五个季度在同比下跌,其中2024年下半年的两个季度,跌幅是比较深的。2025年上半年的两个季度已经止跌反弹,但反弹的幅度很低,都远没有恢复至下跌前,也就是2023年对应季度的营收水平。
前两年都是四季度在亏损,其他几个季度都能盈利,都是一季度的盈利较高,2023年的三季度也很高。2025年上半年的情况确实有恶化的迹象,首先是以前在上半年是没有出现过季度亏损的,但2025年二季度却亏损了,就算一季度这个传统比较赚钱的季度,2025年的表现也不如前两年。
2023年时,每个季度的主营业务都是盈利状态,四季度的亏损是其他因素导致的;2024年四季度的亏损主要就是主营业务导致的了,这并不是说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,而是说不影响也是亏损状态。2025年二季度的亏损,也是主营业务亏损导致的,一季度的主营业务盈利空间为两成,前两年一季度的盈利空间都在1/3以上。
毛利率下滑和期间费用占营收比双重挤压,是导致最近三个季度主营业务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,在最近三个季度中,有两个季度的毛利率都不到50%,这是好久都没有遇到过的“低”水平了。
生物股份“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”表现良好,近几年有下滑的趋势,但影响不大。因为其最近三年半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不算大,特别是最近一年半就更低了。面对持续的营收下跌,再加上前些年相对大规模的投资后效果不佳,也没有必要再坚持靠投资拉动增长了。
生物股份的长短期偿债能力都是极强的,我们前面看到其财务费用持续大额净收益,净资产收益率长期大幅低于同期销售净利率,应该就能猜到这样的结果。其形成的原因,当然是持续盈利的资产累积。
至于说要不要降低一些低效率的高流动资产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,我觉得还是有空间的,毕竟其现金和定期存款是总负债的两倍多。但是,已经有持续“缩表”(总资产下降)迹象的生物股份,这样操作的结果,可能是总资产严重萎缩,会弄得有点不好看。
生物股份现在是钱太多了,不知道怎么办?几次试着搞资本性投资来提升营收和盈利能力,效果并不明显,甚至是反着来的。把大部分都分掉吧,又觉得融资不易,还是不甘心。
就算其不愿意多元化,以免分散在主业“生物制药”方面的精力,市场方面难道也没有空间吗?作为国内动物疫苗行业的龙头企业,生物股份不去开拓国际市场,难道是有意把机会留给实力差一些的同行吗?
声明:以上为个人分析,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!
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